一、专业简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理论及其应用能力在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为响应国家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支持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建设,以及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产业对人才的要求,yl34511线路中心特开设“数学能力与素养”微专业,该专业通过深入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核心课程,帮助员工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强化员工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员工能够在不同专业背景下,结合数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二、招生对象
1.学有余力的全日制在校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的员工,一般每学年可提出一次申请,前一个微专业修读完毕后方可提出下一个微专业修读申请;所有微专业课程修读须在主修专业毕业前完成;
2.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需达到2.0及以上;
3.无违法违纪处分记录;
4.首次在红河校区开设1-2个个班,每班50人(实际招生人数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调整,低于50人不开班)。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良的思想品格、深厚的爱国情怀、较好的人文素养,备深厚数学理论基础、能够适应未来工程技术领域发展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微专业着重提升员工的数学素养,培养员工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员工能够在不同专业背景下,结合数学知识,解决传统产业在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扎实数学理论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以及较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能够理解数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
目标2: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医疗、农业、生物、经济、管理以及相关工业制造等传统产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作用。
目标3: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四、学制及学分
学制:1年
学分:16学分
五、教学组织及课程设置
1.教学组织:采取单独编班形式组织教学,利用晚上、周末与员工闲余时间进行教学活动。
2.课程设置:本微专业共开设8门课程,总计16学分,学习周期为2个学期。
课程设置体系如下表所示:
课程设置 | |||||||
课程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方式 | 开设 学期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
1 | 工程数学与逻辑思维(上) | 2 | 32 | 32 | 考查 | 1 | |
2 | 工程数学与逻辑思维(下) | 2 | 32 | 32 | 考查 | 1 | |
3 | 线性代数与抽象思维 | 2 | 32 | 32 | 考查 | 1 | |
4 | 概率统计与数据分析 | 2 | 32 | 32 | 考查 | 1 | |
5 | 数学思想与文化 | 2 | 32 | 32 | 考查 | 2 | |
6 | 数学建模与应用 | 2 | 32 | 16 | 16 | 考查 | 2 |
7 | 数学应用实践实训 | 2 | 32 | 32 | 考查 | 2 | |
8 | 统计与数据分析实训 | 2 | 32 | 32 | 考查 | 2 | |
合计 | 16 | 288 | 192 | 96 |
六、证书发放
1.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计入微专业成绩单,微专业的课程不能申请免修、免考或免听。微专业课程成绩不能替代主修专业课程成绩。
2.在主修专业毕业前达到微专业结业要求的,由学校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
七、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参照学校学分制收费有关规定执行。
八、 报名时间与方式
报名自2024年9月26日起至10月11日截至,请将报名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lp@cqwu.edu.cn,并请同步加入QQ群:718656414。招生小组对报名材料审核并公示后在官网上正式公布录取名单。